近期流感风靡,大人孩子都惨遭霉运,前天晚上带孩子去诊所看病,排队排了四十多分钟。阿文也不幸中招,今天叫他去钓鱼,听声音就挺紧急的,说浑身没劲儿,正在背床渡劫呢。那好吧,一个人出发。
今天来的有点晚,又去看了几个地方,到这儿的时候都已经十点半了。其实还是对这个地方有点不自信,毕竟上次空手而归,让我有了阴影了。转来转去也没找到更让我自信的地方,还是决定再试一试这个坑。看了一下水的颜色,直觉告诉我有戏,快点开始摆地摊。
饵料配方就用不空军和虾粉,加了自制酒米和中药酒。鱼竿就用四米八潜流,线组用1.0+0.4+3号金袖,搭配一苇芦苇浮漂,调四目钓一两目。
抽了几竿搓饵做了个小窝子,然后拉饵作钓,没抛几竿就开始上鱼了,打头阵的是一尾黄金鲫。
上次爆护的时候,头两条上的是马口,今天居然第一尾就是鲫鱼,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,快点下护!
紧接着大马口就来报道了,是一个接口,看漂相我就看出了是马口,果然是一个好兆头。
然后又是鲫鱼,几乎是连竿模式,小家伙也就不拍了。这条板鲫很好,可以拍照留念。
几竿之后第三来了马口,个头还不小,我还以为是大板鲫呢,手感杠杠滴!
风越刮越大了,刮的芦苇低头哈腰的。抛竿倒是省劲了,往收购竿子的时候却费劲了。好在有好的鱼情支撑,一点也不感觉不爽。
从对面过来了一位钓友,隔着芦苇给我打招呼,应该是从大河那里过来的,问我如何,我说还行吧。
他说他七点都来了,半天了一口没见。还问我这里有没大鱼。我说这里都是鲫鱼马口麦穗鳑鲏什么的,没见过哪个钓到过太大的鱼。
聊了两句他就走了,上了堤坝,开着车往东去了。
我的前方是一排杨树,我抛竿的地方刚好是那一道杨树在水里的阴影,不刮风的时候看漂很了解。风一刮,水面碧波荡漾,看漂有时了解有时不了解,不能不把头歪来歪去的去盯漂,看不了解了就提竿换饵,维持着肯定的频率。
今天的鱼口也比较轻,大多都是一目的小顿口,或者一两目的小顶漂,有时还有麦穗和鳑鲏捣乱。但大多时候都是正经口,感觉还是非常过瘾的。
也有停口的时候,十多分钟没口的话我就会挂红虫试一试。用红虫的时候我喜欢一钩红虫一钩面食,面食味道大一些,红虫可以动态诱鱼,成效还是很好的,感兴趣的钓友可以试一试。红虫还是有点招小麦穗,但闹的不凶,也有鲫鱼吃钩。有时吃面食,有时吃红虫。
这个地方本来是被蒲草和芦苇包围起来的,看起来就是一个芦苇荡一样。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中间没芦苇的地方是一片明水,目测还是一个深坑,很合适台钓。于是穿着胶鞋探了探,水深差不多两米,还不如何挂底,当时特别激动。快点把镰刀装在我的大鱼王抄子竿上试了试,穿着胶鞋跳进水里刚好可以到最靠里的蒲草。于是把芦苇和蒲草割出一个口子来,宽度一米二三的样子。用我的小钓台放水里,刚刚好使四米五或者四米八的竿子可以到最里面的草边地方,溜鱼也刚刚好。太短的竿子扬竿中鱼将来不好溜,竿子太软也不可以,特别容易挂到两边的蒲草和芦苇上。四米八潜流的长度和硬度都刚好,太长用不上,太软不容易征服,只有这个长度和硬度收放自如,叫人无法抗拒……
风把几支蒲草叶子刮折了腰,耷拉在水里,刚好被我溜着的大板鲫借助上了,把子线挂在上面,好像是想依托它锋利的叶子把子线磨断好逃之夭夭。但它忘记了我有筹备抄网的习惯,顺手拈来,轻轻一抄,稳稳拿捏!
这条黄金大板鲫很好吧,六七两绝对有了。
下午两点左右天阴了,鱼口也慢了不少,无论是红虫还是面食都差不多,小麦穗和鳑鲏也都不如何见了。抽频率也于事无补,只能抽一会儿守一会儿,来一条是一条,鱼的个头依旧是无可挑剔,小鲫鱼明显也少了。
四点半的一尾板鲫,给今天的作钓画上了完美的句号!
时间不早了,鱼口也特别慢,回家还有事儿呢,收竿!
今天的鱼获还是很好的,大大小小得有三十多条吧,尤其是两条过半斤的黄金板鲫让我惊喜不已。那两条大马口也很稀罕人,浑身都是腱子肉,看得我流口水。
带了六条大板鲫和两条马口回家,三条大的红烧,剩余的给领导做个汤。
其余的全部放流……
上次用完的饵料配方袋还没有扔,今天刚好当做垃圾袋,把我制造的垃圾悉数带走,不留下一丝痕迹。
祝大伙:
工作顺利,万事如意,生活幸福,钓鱼爆护!